详细资料

每日灵修

“常常祷告,不可灰心。”路18:1

他墨兰(Tammerlane)常喜欢向他的朋友述说他早年的轶事。他说:‘我有一次被仇敌追逼,不得已藏匿在一所破屋中,我在那里独自枯坐了几个钟头。那时万念俱灰,再也没有志气和勇敢去干前面的事业了。

在绝望中我看见一只小小的蚂蚁,背着一粒比它大数倍的谷,尽力向墙上拖走。它跌下来多次,但是每一次它仍旧努力向上。

我曾数过它跌下来了六十九次;可是它并不灰心气馁,第七十次它到达了高墙的顶上。那时我得了奋兴,我终身不能遗忘这个教训。-译自君王的轶事(The King's Business)

我们如果看以前许多祷告都得不着答应,因此就有点灰心,我告诉你,那就不是信心的祷告了。

信心的祷告看以前没有得到答应的祷告是一种鼓励、一种证据,暗示我们神的答应的来到是更近了,就在前面了。

从起初到末了,主的教训和榜样都告诉我们:应当常常祷告,不可灰心;恳求的祷告若是没有得到答应,就该集中以前所有的力量,继续求神,直到神给你应许,或是成就。

如果神已经听了你的祷告,这并不是说,祷告可以中止了,仍该继续,只是恳求的祷告应当改为赞美和感谢的祷告。--亚塞(Wm. Arthur)

大音乐家鲁班斯坦(Rubenstein)有一次说:‘如果我一天不练习音乐,我自己会觉得;如果两天不练习,我的朋友会觉得;如果三天不练习,人人都会觉得。’

我们的祷告也是如此。若不常常祷告,你和别人都会发觉:你的祷告是走了样的。--选

莫勒先生曾为他五个不信的朋友祷告。他天天求神不肯放松,虽然一时看不见甚么效果,可是他绝不灰心,一直继续求神。

结果五年之后,第一个朋友得救了;十年之后,第二和第三个朋友得救了;二十五年之后,第四个朋友救了;莫勒死后好几年,第五个朋友得救了。

他在祷告上所花的工夫,并不是徒然的。--醒




诗歌背景

主教导我们要常常祷告,不可灰心;而祷告蒙垂听后,应该感谢和赞美。我们要珍惜这份神给我们的特权,将一切的心愿带到天父施恩座前向他陈明。

关于“祷告良辰”的作者有两个传说,迄今无人能真正释疑。但这首圣诗几乎被收集在每一本圣诗集中,也是每一个基督徒最喜爱唱的一首圣诗。

在英国Coleshill的一个小乡村,有一位瞎眼的传道人,名华福特William Walford,他常被邻近的各教堂邀请讲道。 华福特有一小店,出售他手雕象牙及木刻等小玩意儿。他有时也写一二诗词,有一天萨尔文牧师(Thomas Salmon)来他店里,他请牧师写下他脑中的诗句。三年后,萨牧师去美国,把这首诗交给“纽约观望者”编辑刊登。

另一传说是这首诗写于1842年,作者是一位英国基督教公理会的牧师华福特(William Walford,1772-1850)。当年华福特虽巳失明,但仍牧会和写作,并在神学院教授古典文学。后人根据他的著作“祷告典范”(The Manner of Prayer, 1836年出版),认为他是这首诗的原始作者,因二者内容如出一辙,亦有人认为二者实为一人。

祷告是神与人之间最亲密的交通。自一个基督徒的祷告,可窥见其灵命。人逢绝境时,祷告是惟一的出路,也只有藉祷告才能卸下千斤重负。祷告虽是如此重要,但多数基督徒不得不默认,花在祷告上的时间并不多。有一位姊妹,她每天花数小时祷告和代祷,她将所祷告的事项记下,也记下神如何回答她的祷告。她的结论是约翰一书5:14“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甚么,他就听我们。”

本曲作者是白德瑞(William B. Bradbury,1816-1868,见一月十四日)

中英文圣诗集参考
英文歌名 Sweet Hour of Prayer

颂主新歌358
颂主新歌(中英文双语本)363
教会圣诗320
生命圣诗427
新圣诗136
欢欣赞美640
圣徒诗集552
圣诗483
台语圣诗267
赞美358
世纪赞颂374
颂主圣诗468
赞美诗(新编)203
校园诗歌II49

注:“欢欣赞美”诗集为英文版,原名是 Celebration Hymnal.
手机访问
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