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细资料
潘默(Ray Palmer, 1808~1887)曾写了许多圣诗,也翻译了不少名诗,但最脍灸人口的却是他在廿二岁时,所写的第一首诗「信心仰望」。有一次他与几位知名人士被协和神学院应届毕业生邀请出席讲座,当他走上讲坛时,全体学生齐唱「信心仰望」,院长上前和他握手相拥,学生起立致敬,掌声历久不衰,至为感人。
潘默出生在罗得岛,父亲是当地的法官。在他十三岁时,因家庭经济拮据而辍学自修,并在一商店工作。这时他加入公理会,不久决志奉献。 最后他获得耶鲁大学奖学金,主修神学,同时在一女校执教。 潘默在公理堂先后牧会三十年,1865年被奉派为公理会联合总部秘书,十三年中协助建立六百个教会。
潘默写这首诗时,刚从大学毕业,当时他贫病交迫,处于失望与困难中。有一天晚上,他读到一首德文的诗,叙述一罪人跪在十字架下,恳求赦免。潘默深受感动,当即将该诗译成英文,随后他以信心仰望神,写下了这首诗,当他写到最后两句「施恩救我灵魂,安进天庭。」时,双泪不禁夺眶而出。他把诗稿放入衣服的口袋中,数日后,他在街上遇见作曲家梅逊(Lowell Mason),他们曾在银行同事。
当时梅逊正在编印一本圣诗集,就问潘默可有佳作,潘默随手自口袋中取出了草稿,梅逊阅毕即刻抄下,回家后为它谱上曲调。不久两人又在途中相遇,梅逊对潘默拍肩笑语:「潘默,也许将来你还会作许多事,令人景仰纪念,但我以为令你遐迩闻名留传百年的,却是这首诗。」
美国内战时,在一次剧烈战役的前夕,有一群年青的基督徒在他们的营帐中祷告,他们知道生还的希望渺茫。有人建议把当时他们面对死亡的感受表达出来,作为阵前的见证。于是他们决定抄写一份「信心仰望」,大家签名,好让他们的家人知道,他们以甚么样的精神牺牲生命。 这个故事由少数生还者流传出来。